研究發現短鏈脂肪酸對離體培養胎鼠空腸和未成熟小腸細胞具有抗炎作用
2022-02-07 09:08:00 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科技創新團隊研究發現短鏈脂肪酸(SCFAs)對離體培養胎鼠的空腸和未成熟小腸細胞具有炎癥保護作用,并探明了相關調節信號通路,為預防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發生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食品科學與營養(Food Science & Nutrition)》上。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是一種常見于早產兒的腸道疾病。SCFAs是腸桿菌發酵的主要終產物,其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高達95%。SCFAs已被證明可以促進腸道完整,調節代謝紊亂和免疫反應。目前,關于SCFAs對腸道炎癥保護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熟的小鼠結腸或人類結腸細胞系,關于SCFAs在未成熟小腸中的作用鮮有研究。
為了驗證SCFAs對未成熟小腸炎癥的保護作用及相關機制,研究人員利用IL-1β誘導的ICR胎鼠空腸離體培養物炎癥模型對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抗炎作用進行了評估,通過轉錄組學對潛在的抗炎調節通路進行了探索,并在人類胎兒小腸上皮FHs 74 Int細胞上進行了體外驗證。研究發現,乙酸、丙酸和丁酸對ICR胎鼠空腸離體培養物和人類胎兒小腸上皮FHs 74 Int細胞炎癥模型均有明顯的抗炎作用。此外,通過轉錄組學檢測篩選出的核因子κB (NF-κB) p65、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1/2和細胞外調節蛋白激酶(ERK)1/2信號通路也被證明是乙酸、丙酸和丁酸抗炎作用的通路。